发布日期:2022.06.27
——第五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题论坛侧记
《猪业健康导刊》甄云肖《兽医导刊》朱雪松报道
2016年10月18日上午,第五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题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作为全球最高水平、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养猪业盛会,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一个探讨养猪行业前沿科技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受到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养猪行业同仁的高度关注,为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积极作用。
后备母猪的培育驯化与头胎母猪饲养管理
钱平/中国华中农业大学
钱教授首先介绍了他所在的国家核心育种场——广西扬翔原种猪场生物疾病净化情况,猪瘟抗原阴性,伪狂犬gE抗体阴性,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性。他指出疾病的控制一定要从源头控制,保证净化效果。
关于后备猪培育与疾病驯化,肠道免疫非常重要。另外,要关注如何提高后备猪的体格发育,保证后备猪营养。(1)蓝耳病驯化。到目前为止,蓝耳病几乎遍布全球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美国养猪生产者每年因蓝耳病导致的损失高达668.58万美元(不包括疫苗、诊断和生物安全方面的花费)。监测猪场蓝耳病,分析遗传变异,选择针对性疫苗,在后备猪舍进行两次免疫驯化,两次驯化后21天普查抗体,抽检抗原合格后移入一胎母猪场补充后备母猪。(2)猪流行性腹泻的驯化。肠炎和腹泻是引起仔猪和幼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上管理上的错误,成为猪场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引起腹泻的病因复杂,要特别注意关注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腹泻,如营养性腹泻、应激因素等。PEDV属于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不是很好。免疫驯化采取使用低代次的弱毒疫苗口服+灭活疫苗免疫。基础免疫可采取后备猪口服免疫一次变异低代次弱毒,一个月后用变异株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后备猪引入病原的适应性驯化。
头胎母猪饲养管理,要将饲养密度控制在8-10头/栏,25平方米/栏,光照对母猪发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16小时/天,强度达到160lux,湿度、温度、通风也要控制好。
要选择善于交流和调情的公猪诱情,如果查情转出比没有转出的发情率高,要提高公猪的效率,对于发情不定的要更换查情公猪和配种员,加强刺激5-10分钟。
发情持续时间较长的进行第三次配种,可以明显提高其受胎率和产子数,输精一般2-3次/头,每次间隔10-12小时,出现静立反应即可配种。
妊娠期管理,在定位栏配种,3天后可移入大栏饲养。要减少应激,在18-22天第一次查返情,36-42天第二次查返情,23-25天测孕,70天人工肉眼观察。要注意控制母猪分娩时的体况。
哺乳期饲养目标是使其泌乳量最大化且尽量减轻体况,以免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可以注射氯前列烯纯可使初生猪重量增加,弱仔减少,死胎减少,仔猪活力增强。加大哺乳母猪采食量和增加促进泌乳的添加剂都可以促进奶水分泌。
管理好后备猪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詹妮弗·帕特森/美国新时尚养猪公司
在当今养猪业,母猪生产成绩得到快速提高。近年来,开始关注通过改进母猪终身生产力实现最佳生产性能。母猪终身生产力是指一头母猪在群期间向生产合格断奶仔猪总数,从配种合格后开始直到她离群。
詹妮弗·帕特森具体介绍了母猪终身生产力的限制因素:一是在群保留率;二是繁殖失败。
最佳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
1.选择最大繁殖潜能的后备猪。对公猪刺激的反应是鉴别更高产后备母猪的一种有效方法。数据表明,“挑选”过的后备猪仔在生产周期中是最高产的,高产性能的母猪后备猪仔210日龄前应该有初期发情表现。
2.持续供应高品质符合配种要求“挑选”过的后备母猪。公猪是后备母猪发生初情期最有效的刺激,公猪性欲是影响后备猪达到初情期的关键因素,每天多次接触成熟公猪的通道,对“公猪效益”产生最大化反应,与公猪直接接触优于隔栏接触,把后备母猪放在公猪群内优于放进后备群内,必须让公猪全方位的接触后备母猪。实施GDU(后备培育期)方案是提高母猪终身生产力的关键,GDU方案是为母猪场有效提供预期数量“挑选”过的符合配种要求的高品质后备母猪。
符合配种要求的高品质后备母猪的定义:在初情期有完全静立反应,首次配种时有可接受的生理日龄和体重,并且要有相应记录。
3.在配种时达到合适状况的相应的管理。首次配种的体况管理,后备母猪在配种时的体重最好在125-150公斤之间。
总之,提高母猪使用年限的关键因素:1.筛选是最大潜力的后备母猪。2.持续供给符合配种性能的后备猪。有效的后备诱情方案是必须的,实施标准化GDU方案中,使用PG600是很有必要的。提供预估数量符合配种性能的高品质后备猪。3.通过管理实施在使后备猪性成熟时达到合适的情况。
不使用抗生素饲喂猪
凯尔·科布尔/美国新时尚养猪公司
凯尔·科布尔博士认为要从营养、经济角度看抗生素的使用问题。他首先介绍了美国新时尚养猪公司。他说,公司在养猪生产中非常重视营养,在营养体系建设方面做得比较成熟。2016年1月以来,公司所用的饲料中就再也没有添加过抗生素,猪场中猪的健康状况也非常好。
抗生素对饲料率的影响很大。饲料率是一个比值,死亡率对饲料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做到多点式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切断疾病的循环,加强生物安全,如人员保护设施,所有各组间清洗的力度,整个场地的清群,彻底切断疾病循环。
全球压力正在促进减少抗生素,公司的生猪一直采取营养疗法,使用无抗饲料,日粮评价和环境对猪病的影响很大。
免疫系统对ADG影响大,精准的组方可以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粗蛋白可以减少向大肠输送未消化的氮,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
近年来,有很多猪场直接饲喂乳酸菌等微生物,对此,他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认为,微生物菌株的基因型多样,不同的益生菌都是不一样的,现在还没有弄清楚到底哪一种是猪只所需要的,不能盲目使用,必须找到猪只所需要的正确的菌株。
优化繁殖母猪日粮
劳拉·格雷纳/美国迦太基公司
劳拉·格雷纳介绍说哺乳母猪的体型/构造近年来已经发生变化,与几年前相比,繁殖力快速提升,使得每头母猪可以生出更多仔猪,断奶仔猪的总重量也在增加。母猪通过泌乳满足初生仔猪增加蛋白的需求,她必须动用自身储存的氨基酸和能量,或者从饲料中获取相应的需求。通过哺乳料满足母猪的需求时,可获得理想的泌乳量和繁殖性能。
随后,她具体介绍了母猪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的需求。在妊娠阶段,日粮中每天摄入16克的赖氨酸最好,对于精氨酸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确定。有文章中报道,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粗纤维会增加窝产仔0.2-0.6头/窝,增加泌乳的摄入0.23-0.36kg/天。妊娠期日粮的目标是饲料摄入1.8-2.3kg/d,代谢能3300kcal/kg,总钙0.8%-0.85%,有效磷0.4%,可消化赖氨酸7-16g/d。
哺乳阶段赖氨酸的需求是哺乳日粮SID比值以0.4%的晶体赖氨酸计算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是49,苏氨酸:赖氨酸是65,色氨酸:赖氨酸是16,缬氨酸:赖氨酸是64。哺乳期日粮目标是采食量5.5-6.7kg/d,代谢能3300kcal/kg,总钙0.8%-0.85%,有效磷0.4%,可消化赖氨酸58-63g/d。
在日粮中使用脂肪,夏天脂肪很低时,可以添加额外的脂肪而以显著增加采食量,特别是对于哺乳母猪,需要强调的是添加的脂肪要保证质量,各项指标要达标。
饲料原料副产品在低水平时使用,要对其经济金额营养进行有效的评估,日粮中原料必须霉菌毒素含量要低,要做定期检查。
遵循妊娠期和哺乳期氨基酸最佳需要量,将会帮助控制母猪体重损失和增加仔猪断奶重,哺乳期满足母猪100g/d亚油酸将优化母猪生产性能,可在热应激时使用脂肪。基于采食量管理饲料配方,当采食量变化时使用每天营养目标。使用饲料及氨基酸和副产品能减少饲料成本。但要使用优质原料并进行定期检测。
中国猪伪狂犬病防控的观察
高登·思邦克/美国派普斯通兽医诊所
首先回顾了伪狂犬病的背景,不同国家发现的毒株毒力不同,传统伪狂犬毒株发生在九十年代初,变异毒株2011年出现在中国。基因测序表明变异毒株差异较大,目前,许多国家已经成功通过免疫清除了伪狂犬病。
PRV在PH4-12的范围内稳定,PRV可在低温下保持数周的传染性,PRV在高温下灭活。很多消毒剂可用来清洁PRV,包括氢氧化钠,漂白剂,福尔马林,酸和氯。
在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根除手段消除了本国传统猪伪狂犬病。目前,该病在东欧、拉美、非洲以及亚洲仍然活跃,可在哺乳猪身上引起了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变种PRV毒株可导致的死亡率高达50%。
在中国,猪的返饲组织传染PRV病毒,尤其是会在猪群中合并感染其他病毒,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瘟和口蹄疫等。
PCR分析是现在普遍使用并被普遍接受的诊断方法,病毒分离可以在猪肾细胞和其它细胞中实现,PRV抗原可以通过IFA染色体,中和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ELISA已经取代了中和抗血清的方法,成为了检测抗PRV抗体的优先方法。基因组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被用于区别变异株和经典株。
PRV免疫主要依赖于细胞介导和抗体依赖性免疫,对经典PRV的疫苗接种已在许多流行的国家控制和根除方案中被使用。据研究表明,当接种Bartha-K61时,中国的猪在感染了变异毒株后产生了不同的反应。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中国猪群交替使用灭活疫苗和MLV疫苗。当被疫苗攻击或暴露于病毒时,免疫被认为是可以为猪的生命提供保护的。目前,针对中国的变异毒株基因缺失疫苗不断涌现。
中国PRV免疫一般流程:猪群中所有母猪和后备季度性接种疫苗,猪仔在1-3日龄内接种鼻内,猪仔70天时肌肉接种,或无法70天接种的话,猪仔可在40天时接种疫苗,30天后重复接种,青春期前后备猪重新接种。灭火和弱毒苗在一些猪群中被使用,以提供异源免疫力。
总之,PRV是一种DNA病毒,对于所有年龄的猪尤其是新生猪,可以造成很高的经济损失。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最佳干预方案的重点在于接种疫苗,消除猪群中的病毒,阻止病毒在未感染猪中传播。经典毒株的干预结果已被广泛收录和充分了解。在中国的新变种毒株的控制仍然面临更多的挑战。
应用疫苗免疫防治猪瘟
钟明华
钟明华教授介绍说猪瘟病毒对猪只的伤害,包括对免疫系统的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化,造成出血,使血管更容易破裂。细胞性免疫对消除感染细胞及限制病毒扩散和早期保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体液性抗体可以协助降低病毒扩散及排毒。
市场上能买到的疫苗有三种:免疫脾淋疫苗、细胞培养疫苗、E2标识次单位疫苗。E2标识次单位疫苗现在也已经上市。免疫脾淋疫苗相当安全,但难免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引起过敏性反应,甚至会造成死亡,不利于保护动物,在台湾禁止使用。细胞培养疫苗,比较简单,安全性也是没有问题的。E2标识次单位疫苗是可以识别,品管容易。高安全性。但是也有他的缺点。E2标识次单位疫苗的评估在两个层面临床保护和病毒性保护。
钟教授介绍了C-strain疫苗的特点:一是提供水平保护。免疫3天之后就可以保护,就有效。二是预防垂直感染,免疫一次就有充分的预防效果。三是免疫持久性,可维持到1.5年,有人认为7-8年,也有人认为可以终身免疫。②
在台湾用LPC猪瘟疫苗做免疫的方法:①母猪:每年一次空胎时免疫一剂量。②小猪:3、6周各打一次;6、9周各打一次。除了注射疫苗外,也有很多需要密切配合的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保护力。影响猪瘟疫苗的几个因素:疫苗品质、猪只状态、注射技术、环境条件等。注射疫苗失败的原因:一是疫苗品质降低,保存不良,过期,溶解后放置太久;二是猪只因素:母源抗体过高,干扰,健康及营养不良,多重免疫抑制病原感染;三是使用不当,漏打,注射工具不洁净。
猪瘟的控制与消除需要业界的共同参与,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是关键,自体防卫也很重要。
饲料效率:测量、遗传趋势和行业现状
佩德罗·乌瑞奥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佩德罗·乌瑞奥拉介绍说,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表述和看待饲料效率,比如猪的生长效率、猪肉效率、营养效率等,但引用Steve·Pollmann的话来说“饲料效率都检测是好事,但是对于决策是不好的驱动力”。
影响饲料效率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如温度;饲料成分、饲喂方式等因素;还有遗传因素;以及猪本身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程度等。因为饲料摄入增加很快,需要的营养占日粮的比率下降,所以应分不同阶段饲喂不同的饲料。另外,由于公猪和母猪胴体瘦肉率不同、增长率不同、日采食量不同也应该分性别饲喂。其他例如,免疫趋势、猪生长激素、日粮颗粒大小等都对饲喂猪的能量吸收产生影响。
佩德罗·乌瑞奥拉给出了七个提高饲料效率的实用方法:一是管理猪和猪栏,减少维护能量需求;二是增加日粮中可消化能量部分;三是确定猪场中使用的真实的能量含量;四是在炎热的天气中,饲喂低热量的饮食,以尽量减少热应激;五是尽量减少对猪的健康需求;六是选择能更高效利用日粮维持猪的能量;七是优先考虑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