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bout Us
Speakers
Swine Industry Expo
Previous
Service
News
Download
Contact

Cn
Notes大会笔记
2016 Overview 2016 Notes 2016 Data Analysis 2016 Moment

17日大会笔记:养猪业主要疫病的防控与最新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22.06.27

养猪业主要疫病的防控与最新研究进展

《猪业健康导刊》甄云肖《兽医导刊》朱雪松 报道

       2016年10月17日上午,第五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专题论坛在风景秀美的古都——南京隆重召开,作为全球最高水平、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养猪业盛会,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一个探讨养猪行业前沿科技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受到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养猪行业同仁的高度关注,为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积极作用。

     中国养猪行业主要疫病监测预防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长

       杨汉春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养猪行业主要疫病监测预防》的报告,从猪场疫病监测的意义、猪场疫病监测体系、猪场主要疫病的监测、猪场疫病监测相关问题和建议四个方面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猪场疫病监测的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猪场疫病监测可以系统掌握猪场疫病发生的流行状况及危害程度。首先要摸清猪场疫病的本底——病原与疫病的种类,了解病原感染状况、各类疫病的临床发生状况——发病率与死亡率,清楚疫病在猪群中的传播与流行状况,评估各类疫病的危害程度,制定和调整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是发现疫病,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猪场疫病监测可以使我们及早发现传染源、发病个体与群体,及时准确地诊断疫情,采取扑灭与控制措施,降低疫情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是评估疫苗的免疫状况与群体免疫效果。要清楚猪群的群体免疫状况,各阶段猪群的免疫状况,以及免疫程序的制定、调整与完善,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做好疫苗的选择和更换。

       四是监测猪场相关病原的变异、新毒株及新病原的出现。及时洞悉病原的变异,及时发现出现的新毒株,及时确认出现的新病原,及时调整猪场预防与控制疫病的策略。

       五是引种与疫病净化的需求。做好引进种猪的监测,防止引入病原;做好精液的监测,淘汰阳性种猪,构建阴性种猪群。

       杨教授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当前的疫病监测体系,以及猪场关于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猪病毒性腹泻病、细菌性疾病等主要疫病的监测。

       杨教授还针对当前猪场疫病监测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指出,临床监测是基础,是疫病诊断的前提和依据,病原学与血清学监测应与临床监测密切结合,病理学监测对于猪病监测与诊断是不可缺少的,应采用特异、准确的监测技术,猪场疫病监测工作应制度化和合理化,但不可过于复杂化。猪场监测方案的制定应结合猪场疫病状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实验室条件来制定,大型养猪企业应建设相应的诊断和监测实验室,猪场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应与具备相应条件和水平的相关实验室结合,猪场疫病监测的结果与数据应对疫病预防与控制有指导意义。 

      控制蓝耳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鲍勃·莫瑞森教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莫瑞森教授在会上介绍说,现在蓝耳病的发生率并没有降低,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病毒的来源。在蓝耳病的控制方面,从母猪群中清除蓝耳病是可行的,很多的母猪场清除蓝耳病病毒花费的时间太久。有些猪场做的比较好,而有些猪场做的就不够好。在美国,蓝耳病会在每年的秋季发生全国流行。蓝耳病病毒到底来自哪里,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目前我们对蓝耳病的控制还是一头雾水,我们需要更好的了解潜在的病毒来源,只有我们了解了蓝耳病病毒的来源才会很好的控制。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建在山顶的猪场比建在山谷的猪场发生蓝耳病的几率小,猪场周围树木多的发生蓝耳病的几率越低。目前,控制蓝耳病的措施有两个:一是查蓝耳病病毒的来源,只有了解了蓝耳病病毒的来源才能控制。二是猪场要净化蓝耳病。我们现在也正在做一个关于蓝耳病的项目,希望明年的今天能够向大家汇报结果。

      诊断调查研究猪水泡相关病

       法比奥·万努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法比奥万努奇介绍说能引起猪临床产生水泡症状的疾病主要有五种:口蹄疫、猪水泡病、水泡性口炎病毒、猪水疱性皮疹、塞尼卡谷病毒(塞尼卡病毒A)。当然,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会导致水泡,如化学烧伤、热灼伤等,但是只是少数的情况。

       单用肉眼从临床症状上无法区别五种疾病,只有在水泡出现是检测才是敏感的,但是水泡存在的时间很短,结痂后再检测敏感性会降低。随后他具体介绍了能引起猪水泡症状的五种疾病,首先是猪水泡病,它是在意大利首次被报道的,欧洲和亚洲也报道过,近年来在葡萄牙和意大利暴发过。此病在五种中造成的损失最少,只在少数国家有零星散发。

       其次,是猪水泡性皮疹。在美国,它最早在是1932年被报道过,在1959年已经净化了此病,但据报道,在1972年加州的海狮中发现过此病毒。

       水泡性口炎它最早是在马身上被发现的,通过研究发现此病在春夏两季是发病高峰,昆虫可作为媒介传播病毒。

       关于口蹄疫,美国在1929也已经消除了此病,1953年周边国家加拿大、墨西哥也已经消除了此病,包括像意大利和台湾这种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已经消除了此病,英国最后几次发生此病是在2001年和2007年。口蹄疫的暴发会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净化此病也需要高额的费用,而且最重要的是此病的发生会给国家猪肉和牛肉及相关产品的出口受到限制,影响这个国家猪肉出口的声望。以英国和日本为例,2001年英国在羊身上发现了病毒,随后迅速传播到50多个猪场,最后波及全境,暴发口蹄疫导致6700万的羊和猪等感染动物被扑杀;2010年日本从水牛身上发现了口蹄疫病毒,后造成大量的猪和牛等动物被扑杀,经济损失235亿在。

       塞尼卡病毒A在1988年首次被分离到,和水泡病及口蹄疫病毒同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昆虫是否是其传播媒介、感染猪精液是否带毒、子宫是否被感染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法比奥万努奇最后总结说,水泡相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仔猪死亡和水泡症状,5-7天在所有脏器中都能分离到病毒,因为没有特征性病变,所有不能通过临床症状区分,对于美国来说外来动物病的调查应优先考虑,相关疾病会带来毁灭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我们应该持续对水泡病变的研究。

     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分子特征及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

       仇华吉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仇华吉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伪狂犬病的基本情况和危害,他介绍说伪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感染宿主广泛,出了人和马都可感染此病,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前对于伪狂犬病新疫情主要使用的是Bartha-K61弱毒活疫苗,但很多免疫过此疫苗的猪场暴发了伪狂犬病疫情,造成母猪流产,产死胎,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

       根据仇研究员所在团队和国内其他实验室的研究证实,当前暴发的伪狂犬病是由PRV引起的(gE蛋白出现特征性突变)。仇研究员分析了PRV变异株的致病性及分子特征,认为Bartha-K61株疫苗不能对PRV变异株(TJ株)提供完全保护,与经典株SC株相比,变异株TJ株对小鼠和猪致病性明显增强,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TJ株多个病毒蛋白出现了特征性变异,构建的双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E/gl/TK,对小鼠、绵羊和仔猪更为安全,能保护仔猪抵抗致死性PRV变异株的攻击。目前,他们正致力于研制以PRVTJ株为载体的二价猪病疫苗,确定与PRV变异株致病力增强相关的病毒基因,同检测和区分PRV变异株、经典株和Bartha-K61疫苗株的三重荧光定量PCR的工作。

       对于伪狂犬并防控建议,仇研究员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一是加强抗体监测,一旦发现gE抗体阳性,要对疑似伪狂犬病感染猪进行病原检测和序列分析;二是坚决淘汰gE阳性公猪;三是对于gE阳性场,除了50-60日龄仔猪免疫外,增强新生仔猪滴鼻免疫程序,用gE阴性后备母猪逐步替换母猪群;四是后备母猪配种前要补免一次;五是母猪和公猪至少免疫2-4次/年;六是引种要从gE阴性猪场引进。

      猪饲料配方原料选择与配制技术

       王恬 南京农业大学

       王恬介绍说,在养殖过程中,饲料一般占到总养殖成本的70%左右,是养猪场最主要的开支。猪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对营养的摄取在猪的各个阶段也是循序渐进各有特点,这就涉及到猪场的饲料应用必须按照生长规律,即从小猪—中猪—大猪—母猪这个饲养过程的饲料配制与原料选用,必须区别对待,才能达到最大程度节约饲养成本。

       接下来,王恬介绍了猪配合饲料原料选择问题,他介绍说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饲料资源情况,下列原料常作为选料基础:玉米、麸皮、豆粕、鱼粉、赖氨酸、蛋氨酸、骨粉、石粉、贝壳粉、磷酸氢钙、食盐,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为主的预混料。

       随后,他介绍了猪各生长阶段的配合饲料。(1)乳猪阶段生理特点及其饲料配制技术:断奶前仔猪的仔猪初步发育的酶系统已可以适应消化饲料提高的淀粉糖类和非乳蛋白,一段时间哺乳后仔猪脂肪酶活性升高,为消化日粮来源的脂肪做好了准备。补饲对仔猪保持高生长速率具有潜在作用适当的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2)仔猪阶段生理特点及其饲料配制技术:不同大豆制品对仔猪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经过蒸汽膨化深加工后的大豆薄片和精制大豆蛋白,比大豆薄片组生产性能有所提高。(3)生长育肥猪阶段生理特点及其饲料配制技术:现在大家一般采取的是两种阶段饲养生产流程,一种是从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仔猪保育-生长育肥-出栏;一种是将其他流程不变但是把生长育肥分为生长和育肥两个阶段,这两种方式都是可的。在生长育肥期补足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10%粗蛋白日粮可提高日粮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日粮添加精氨酸则可提高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骨骼肌总量,降低胴体脂肪含量。(4)种猪阶段生理特点及其饲料配制技术:后备母猪要让其尽可能自由采食,配种前10-14天增加饲喂量,限制采食时要考虑提高其他营养成分的浓度,饲料蛋白质要充足。母猪哺乳期摄入能量不足可导致母猪体损失增加,乳脂含量增加,趋于降低奶产量。

      美国目前PED防控计划

       黛博拉·默里 美国新时尚养猪公司

       黛博拉·默里介绍了她所在的养猪公司防控PED的情况,在PED暴发之前他们的生物安全情况是:当装载的时候允许卡车司机在斜槽,种植者也被允许在斜槽,没有净脏分界线,只在入口的地方有洗靴槽,但是在每个猪舍的门口却没有。从加工厂还回来的拖车没有清洗,尽管每个位点的入口都有洗靴槽以及净脏分界线,但是没有物理性台子或障碍物,因此很多时候守规矩就是个问题。2013年5月23日在保育肥场暴发了PED,随后他们改善生物安全措施,但在2013年11月一个母猪场也暴发了PED,后进行返饲、添加新霉素、维生素D、阿司匹林,彻底清洁消毒猪舍等防控措施。

       这次暴发因为错过配种对生产造成了二次损失,两个猪场都错过了他们两周后40%返情的繁殖计划,而且使那些感染时怀孕2-3周的母猪的流产提高,与之前的猪群相比,断奶日龄只有10日龄的仔猪的死亡率翻倍。产房还是持续可见由于轮状病毒或大肠杆菌引起的低等级的腹泻,增加了母猪场使用新霉素、阿司匹林和维生素D的成本,添加了每隔2小时饲喂稀食的劳动力和增加稀食盒饲喂第一阶段的饲料。

       虽然这次的防控计划是成功的,但是损失生产4周,在这过程中猪场PRRSV稳定,产房猪群减少。所以要思考如何能进一步提高,更快的拯救猪只。

       最后,她对今后如果发生PED该如何做,做了总结,应进一步减少返饲母猪时病毒的载量,稀释物质到大约每头母猪200个病毒粒子的量,依据返饲测试指导服用,这相当于在一个拥有3000头母猪的猪场使用5ml的粪物质返饲。要持续维生素D的供应,同时使用新霉素对沙门氏菌阳性场进行治疗。要将断奶日龄降到8,从而拯救更多的猪只,对于低日龄断奶的仔猪,要提高他们饲料的品质,使他们饲料乳糖含量提高。还有提高稀食饲喂的频率,达到每天6-8次,延长维生素D的治疗到安置后的16天,从而补充由于腹泻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给母猪提供燕麦片来减缓肠胃的蠕动和减少因为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而发生的次级病原,如大肠杆菌等。还应对病原进行测序来确定是否是由变异的PED引起的。

       总之,对于PED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尽快的消除任何感染猪场的病毒,平时要做好计划和准备,包括:降低PED阳性猪群中猪只得数量,将断奶猪转移到育成舍和育完舍。现场主管进行强制性的清洗检查。除了常规的消毒清洗还需要进行白石灰清洗,不允许设备或物质在不同地方交叉转移。一旦一个地方重新引入阴性仔猪,这一地方还是被认为处于风险中,直到猪群进入该位点已经两周了而且新猪群还是没有临床症状才被认为安全。任何被怀疑有PED的地方都需要进行检测来确定感染状况。对于猪舍清洁以及产房的卫生都是十分关键的,PEDV可以存活在裂纹/裂缝,运用物理屏障进行分隔,需要十分注意的是使用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保护设备,转入猪之前必须确保完全干燥,病毒不能在PH小于13的环境中生活,从视觉上可以看到所有的区域都已经消毒。

TOP